当前位置:
首页
> 学生平台 > 心理咨询
学习尖子成了“手机控”怎么办?
发布日期:2018-05-23信息来源: 区教育局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典型案例

晓斌学习成绩很优秀,中考成绩非常出色,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。爸爸很高兴,奖励他一部苹果智能手机,哪知他成了手机控,在家里通过WiFi上网,下载大量歌曲和小游戏,整天戴着耳塞,跟家人交流越来越少,连暑假出去旅游都机不离手。当时考虑到是暑假,孩子喜欢玩就让他玩吧。

开学后,晓斌如愿以偿上了重点高中的实验班,没想到,他依然如故。

开学这几个月来,晓斌的心思全在手机上。每天起床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;每天睡前,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;平时只要一有闲暇,他就不停地用手机刷屏或者打游戏;如果一段时间手机没有动静,他一定要查看一下手机。更让人心烦的是,晚上他看书做作业时也要玩手机,就连上个厕所也把手机带在身边。一进卫生间,他就半天不出来。

反正,晓斌着了手机的“魔”!本来,晓斌就是个较内向的孩子,平时不太与他人交流。自从有了手机,就成了晓斌随身携带的一个宝贝,早也玩晚也玩。偶尔有个别同学来家做客,他们谈的也都是手机里的什么游戏。

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和精力多了,自然在读书学习上就分心了。现在,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晓斌的学习成绩退步很大,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,语文、英语成绩还可以,但数学和物理在及格的边沿,老师说,再这样滑落下去,就要转到普通班去了。还有就是晓斌的视力明显下降。

为此,晓斌和家长都很着急,爸爸更是后悔买了个苹果智能手机送儿子,但要晓斌完全不用手机也不现实,毕竟,手机在校园里已经很普及了,同时有了手机联系孩子的确也更方便。

那么,今后晓斌该怎么面对手机?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?

?

心理分析

现代社会流行各种“控”,尤其是年轻人,从美食到时尚到玩偶到明星,无所不“控”。在种种“控”的背后,其实都是一种成瘾心理在作祟。

为什么会出现“手机控”?为什么晓斌这样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对手机着迷上瘾?

心理学家研究认为,人类有四种基本本能:一是寻求新体验、好奇的本能;二是寻求安全、畏惧的本能;三是寻求反应(爱情、友谊等)的本能;四是寻求赞扬的本能。凡是能够满足人们这些本能的事物,都具备让人成瘾的条件。而手机本身新颖繁多的功能、网络间接互动的特性、便携隐蔽的特点,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愿望。于是,在手机不断普及、功能逐渐完善、为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手机的“温柔陷阱”。

但是同样用手机,为什么有人“控”得厉害,有人却能把握得当?

从心理学角度看,这和个人的挫折经历与个性特征有关。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经常受挫、自信不足、兴趣缺乏、内心空虚、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人,容易成为“控一族”。相反,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充分获得成就感、兴趣广泛、内心充实、人际交往顺利的人,则不易为手机这样的身外之物所影响。

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最激烈,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变少,而转向寻求同伴的认同,并且对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,而手机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。尤其是许多不擅长和同伴面对面交流的孩子,通过手机短信、QQ、微信等延时交流工具,可以更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达成一种获得广泛交流和认同的心理假象,在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的同时,难免过度沉迷其中。

“机不离手”的青少年就像“活在气泡里”。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气泡一样把这些青少年包裹起来,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小小的几英寸的屏幕上。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,对父母的态度也更为叛逆。

这一层气泡隔绝了“自我”和外界的关联,让人变得孤独,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,从而懒散、消沉。同时,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“多任务”状态,长此以往,容易出现注意力障碍,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分神,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做深度的思考,这对以学习为主业的学生而言,不良影响尤其明显。

?

心理处方

首先,晓斌要深刻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。并从内心产生主动改变的愿望,而不是为了服从家长被迫改变。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。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,手机成瘾者只要认识到其危害,并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,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。

其次,制定使用手机的时间规定,对犯规惩罚到位。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,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,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。晓斌可和家长约法三章,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、什么时候不行(比如读书学习期间坚决关闭手机),并要求家长的帮助和监督。如果违反了约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、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等。按照规矩来做,慢慢地就会习惯于规定。

非常重要的一点,是要培养意志力,用意志力压制玩手机的念头。

为培养意志力,晓斌可在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,当在非规定时间有玩手机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,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,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。拉弹的同时,晓斌还要提醒自己,“手机控”有危害,此时坚决不能玩。

另外,培养兴趣爱好,转移注意力。

生活中我们发现,那些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,能够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,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人,对手机的依赖就会大大降低。青少年读书学习之余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,所以不成为“手机控”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。如游泳、打球、登山等,尤其要积极参加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。

最后,充分发挥同学同伴的力量。 

平时,晓斌要多和同学朋友进行面对面地交流,少用手机短信和QQ。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心理需要时,手机对你而言就不会那么重要了。另外,也可以请同学、朋友充当监督员,在违规时互相提醒,共同参与到戒除手机成瘾的活动中来。

当手机不再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时尚和潮流,那么“控”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
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